当前位置:首页 > 追本溯源 > 阿诗玛文化 > 民间故事

大三弦舞的来历

作者:  来源:  发布时间:2011-04-12

(撒尼民间故事)

在路南圭山一带,每逢喜庆的日子,就能看到撒尼人跳大三弦舞。这种有乐器伴奏的民族舞蹈,气氛热烈,动作明快,热情奔放,音调雄浑自然、深沉开阔,好象战鼓催春,又象猛虎低吟。

大三弦舞的节奏感很强,先跳跃三步,然后在原地跺两下脚,所以又叫“三步乐”。

大三弦舞是怎么形成的呢?在撒尼人中流传着这样的故事:

很古的时候,撒尼人居住在森林茂密的山区。那个时候,他们只会刀耕火种,或是上山打猎。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,撒尼人就在准备耕种的山坡上,放上一把火,烧光树木和杂草,然后就在这块火地上播种。

按照土司头人的规定,撒尼人先要种完土司头人家的庄稼,然后才能种自己的地,但是,在种完土司头人的土地以后,种植的节令就过了,各家再种自己的地就迟了,因而,自己的地往往很少有收成。

为了抢节令栽种自己的地,撒尼人只好白天给土司种地,晚上连夜抢种自家的地。这样,大家便不得不在火炭还没有完全熄灭、烫土还没有完全冷下来的时候,就赶紧到地里播种。

那时候,人们没有鞋子穿,小伙子和姑娘都是光着脚。在火地上播种,双脚常被火土烫得难以忍受,他们只好每走三步就把一只脚抬起来跺两下,两只脚轮换着走。在烫得很疼的时候,有时候嘴里还喊着“啊啧!”

农忙节令过去了,大家回忆起播种时的情景,便模仿着这种动作跳起舞来,于是便形成了舞蹈。

后来,人们又配上清脆的竹笛,配上雄浑的大三弦等乐器伴奏,就这样,撒尼大三弦舞便逐渐形成了。

过去用的三弦没有现在这样大,音调也不如现在这样雄浑热烈。过去,在跳三弦舞的时候,还有很多忌讳,如在父母和长辈面前不能跳,兄弟姐妹之间不能跳,公开场合不能跳,等等。只有年轻人在谈情说爱的时候才跳,一般只能在公房里跳,或是晚间在树林里跳。那个时候,三弦舞是唱的多,跳得少,都是两两相对,动作以小跑跳步为主。开始跳时先顺着圈子向左走,两拍走一步,脚步交叉向前,然后,两人对跳,一人往右摆手,一人往左摆手,再各转一圈,喊一声,“啊啧!”如此反复进行。

过去,“慢三步舞”或称“老人舞”,节奏比较慢,叉腰跑跳步,弹脚左右摆动,盘脚跳,边脚跳,队形基本是集体舞,围成圆圈,对跳,两排人互相进退,跳时交叉并转着跳。

大三弦舞是在“老人舞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把“慢三步乐”改为“快三步乐”,从而表达愉快喜悦之情。有的大三弦直径达两尺,弹起来声调高亢热烈,扣人心弦,在民族民间音乐中也是罕见的。

大三弦舞跳起来的时候,那浑厚有力的低音,乐观,粗犷,热烈,给人一种特有的轻松愉快感。看到这种热烈场面,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卷进跳舞的行列。

上一篇: 火烧“黑煞神”
下一篇:

滇ICP备15008403号 版权所有:云南石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盛威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

Copyright © 2019-2020. All Rights Reserved. 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41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:滇B2-2019007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