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追本溯源 > 阿詩瑪文化 > 民族服飾

走進石林黑彝人

作者:  來源:石林縣志  發布時間:2016-12-12

黑彝自稱為“尼蘇潑”,或簡稱“尼”,撒尼稱之為“乃思”,漢族稱之為“黑彝”或“大黑彝”,為石林土著居民之一。主要分布在圭山鎮蝴蝶村、紅路口,西街口鎮格渣、石字場等村。

黑彝原居壩區,並充任歷代土官,民間傳說明代的資氏、秦氏土司均系黑彝。自明代中期以后,漢族大量涌入石林,加之土改歸流后彝權失落,部分黑彝遠徙師宗、彌勒、陸良、瀘西等地,部分融合到漢族中,部分徙入圭山鎮、西街口鎮的邊遠山區,形成現在的分布格局。石林黑彝也有部分是從外地遷入的。據黑彝口碑傳說,遠在孔明南徵時,陳姓一支黑彝就從富源縣遷入石林。嶺(后姓李)、萬、楊幾支黑彝又從曲靖法窄遷入,劉姓、羅姓從馬龍襪堵遷入,者姓從羅平遷入。至明末清初,竇姓黑彝從貴州遷入陸良龍海山區,后遷入石林小古城、雨布宜、莫舍祖、水塘鋪等村。

黑彝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彝語東部方言黑彝土語。黑彝人一般能講本民族語、撒尼彝語和漢語,但沒有自己的文字。黑彝語言結構與撒尼語言結構相同。

男服飾。民國時期,黑彝男子多披羊毛氈,以青布包頭或戴瓜皮帽,身着青布長衫,系腰帶,有的穿對襟短衣,穿草鞋或放羊皮鞋,少數穿布鞋、皮鞋。新中國成立后,男服飾與漢族無異。

婦女服飾。黑彝婦女梳發髻於頭頂,戴一塊銀制等腰三角形的頭飾,上雕刻金魚龍門、二龍搶寶、魁閣、書籍文具、各類武器、各種名貴花卉、叫做“涼帽”,帽沿釘有銀泡、銀鏈等銀器飾物。上裝內衣青色或粉藍色右襟斜襟衣,其長過膝,邊沿鑲花邊,衣角綉花,衣領周沿鑲圓形寬邊。袖口稍小,鑲二道寬花邊。外衣為黑色金絨褂子,邊沿鑲花邊,以銀泡釘成“雙工”子紋,領扣用兩塊銀制半圓形作扣子,叫做“牌扣”。系花圍腰,圍腰領帶全用銀鏈,鏈上附有虎形、獅形、鳥形銀別,末端系銀器飾物若干。

黑彝諺語說:“黃牛不入水牛圈,水牛不同黃牛牧,綿羊不接山羊蹄,野藤不接竹篾尾”。因此,黑彝歷史上不與外族通婚,實行姑舅表優先婚。

文字來源:石林縣志

滇ICP备15008403号 版權所有:雲南石林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:盛威時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

Copyright © 2019-2020. All Rights Reserved. 滇公网安备 53012602000141号 經營許可證編號:滇B2-20190072